产品列表PRODUCTS LIST

首页 > 技术与支持 > 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的日常维护与感染控制规范

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的日常维护与感染控制规范

点击次数:56 更新时间:2025-11-21
  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作为康复科、疼痛科的常用设备,通过中频脉冲与药物渗透的协同作用实现治疗效果,其运行稳定性与使用安全性直接关系到诊疗质量。日常维护需兼顾设备性能保障与感染防控双重目标,建立“预防为主、全程管控”的规范体系,是降低设备故障与交叉感染风险的核心举措。
  设备主体的日常维护聚焦于性能稳定性保护。每日使用前需完成基础检查:首先确认电源线路无破损、插头接口牢固,避免因线路老化导致短路或漏电;其次开机后进行功能自检,通过设备自带的校准程序验证输出脉冲的频率、强度是否精准,确保治疗参数符合临床要求。使用过程中需避免设备受到剧烈震动或液体泼溅,机身表面若有药液残留,应立即用干抹布蘸取中性清洁剂轻轻擦拭,禁止用水直接冲洗。每周需对设备内部散热孔进行清理,用软毛刷去除灰尘堆积,防止散热不良导致主板过热损坏。
  治疗电极的维护与消毒是感染控制的关键环节,需执行“一人一用一消毒”原则。电极片分为一次性与重复使用两类,一次性电极片使用后需按医疗垃圾规范处理,严禁重复使用;重复使用的硅胶电极需在每次使用后立即处理:先用生理盐水擦拭去除表面残留药物与汗液,再用75%医用酒精棉球进行表面消毒,消毒后置于干燥通风处晾干,避免阳光直射。电极导线需定期检查绝缘层完整性,若出现破损、裸露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更换,防止电流异常刺激患者皮肤。
 

 

  药物导入配件的清洁消毒需兼顾安全性与适用性。导入所用的药垫、纱布等耗材必须一次性使用,使用前需核对有效期并检查包装完整性,开封后若未立即使用应视为污染。药物容器需专用,每次配药后及时清洗,并用高温灭菌锅在121℃下灭菌30分钟,或采用医用级紫外线消毒柜消毒60分钟,确保容器内无药物残留与微生物滋生。配药过程中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,操作人员手部需消毒并佩戴一次性手套,避免药液受到污染影响治疗效果。
  设备的定期校准与应急处理机制不可少。每月需联合设备管理部门对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进行性能校准,重点检测脉冲输出精度、电极阻抗匹配度等指标,校准结果需记录存档;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维护,对内部线路、接口插件进行紧固处理。若使用中出现设备异常,如输出中断、报警失灵等,应立即停机断电,悬挂“故障待修”标识,由专业维修人员排查维修,禁止非专业人员擅自拆解。
  感染控制的长效管理需依托制度保障。建立设备使用登记台账,详细记录每次使用的患者信息、治疗时间及设备状态;定期开展操作人员培训,强化“手卫生-耗材管理-消毒流程”的规范意识。对于传染病患者使用过的设备,需执行强化消毒流程,在常规消毒基础上增加含氯消毒剂擦拭环节,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净,确保杀灭病原微生物。通过系统性的维护与管控,既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,更能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诊疗环境。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中频治疗仪的临床应用

返回列表>>
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二维码

服务热线

13258102986

扫一扫,关注我们